以NFC为主流的移动支付,我国如何才能赶超国外?NFC,RFID电子标签,RFID标签
近场移动支付指的是利用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设备,在本地范围内进行资金交易的支付方式。主要技术包括NFC、RFID、FeliCaIC、红外线和蓝牙等近距离通信技术。2016年,苹果支付进入中国市场,引发了NFC为主流的近场移动支付方式的讨论。三星、华为、小米、中兴通讯等公司纷纷关注该领域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
根据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(DWPI)的数据,在全球范围内,近场移动支付技术的专利申请持续增长。截至2017年3月7日,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710件。除2015年至2017年部分专利申请尚未公开外,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时间范围为1994年至2014年。
专利申请的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:
– 增长期(1994年至2007年):从1994年开始,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逐渐增加,2007年达到243件。此阶段主要涉及基础技术专利,包括蓝牙、红外、RFID、NFC等技术。
– 调整期(2007年至2010年):专利申请量相对稳定,每年约250件。2009年和2010年略有下降,因基础专利已基本形成,但市场规模尚未扩大,同时行业标准争夺激烈。
– 恢复增长期(2011年至2014年):2011年至2013年,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,分别为261件、401件、810件。2014年增长趋缓。NFC成为主流通信标准,引领市场发展。中国专利申请增长迅速,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。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,涉及新技术如声波支付等新兴近场移动支付方式的专利申请也增加。
以NFC为主流的移动支付,我国如何才能赶超国外?NFC,RFID电子标签,RFID标签
第三阶段为恢复增长期(2011年至2014年)。从2011年到2013年,该领域年度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尤其迅猛,其数量依次为261件、401件、810件。2014年依旧保持增长势头,但增长力度有所放缓。这一时期,近场移动支付以其安全性、快捷性被企业看好,而NFC作为近场移动支付的主要通信标准获得了广泛认可。随着标准渐趋统一,企业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发力度,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。同时,由于NFC基础专利主要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,其他企业也在致力于研发新技术,出现了诸如声波支付等一些涉及新的近场移动支付方式的专利申请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时期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,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。
国外企业实力领先
对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发现,其均为通信行业的国外巨头企业,三星、LG、索尼、诺基亚、博通占据前五位,高通、微软、RES IN MOTION、苹果、NXP、摩托罗拉等都位列其中,仅有中兴通讯、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中国企业进入排名。
作为近场移动支付技术的引领者,索尼、诺基亚、NXP、高通、三星掌握了大量基础专利并在全球进行了广泛的专利布局。经分析,中国、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韩国5个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后发现,索尼、NXP、高通3家公司均有超过50%的专利申请在上述至少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布局。而三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和技术商用情况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其在2016年发布的三星Galaxy S4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NFC功能,可以支持公交卡、数据传输等应用。苹果在近场移动支付技术商用方面较为保守,直到2016年才宣布支持NFC支付功能,但其一直重视该领域的专利申请,并持有多件重要专利。
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起步较晚,导致国内企业的专利储备相对薄弱。尽管中兴通讯在近场移动支付领域领先,但专利布局仍不及国外企业如索尼。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RFSIM技术上有优势,但随着NFC技术的兴起,市场地位逐渐减弱。
以NFC为主流的移动支付,我国如何才能赶超国外?NFC,RFID电子标签,RFID标签
为突破市场困境,国内企业需加强研发,提高专利布局的深度和系统性。专利申请应更具关联性,围绕核心专利展开外围布局。此外,需重视海外市场,加强全球专利布局。跟踪NFC技术标准变化,提前规划专利布局,争取领先优势地位。同时,加大对新兴支付方式的研发力度,抢占市场先机。
企业在选择应用方案时,除技术和专利外,应平衡产业链利益和用户体验。密切关注产业动态,进行市场调研,预测产业发展趋势,争取产业话语权,成为行业主导者。
(本文改编自中国知识产权报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)